• 當前位置:首頁 >> 黨群工作 >> 黨建要文
    黨建要文
    黨建要文
    黨建要文
    家風與大國
    文章來源:本站 發布時間:2021-11-08 瀏覽人數:780


    國有威儀,家有家風,自古亦然。

      這是一個特殊的時代,都說盛世清明,國家的影響日益強大,領導者的威望不斷攀升,國力也在世界的排名中靠前。所謂大國威儀,盛世風華,清明氣象,為眾所熱議,并非是自我的標榜和陶醉。那么,在這政通人和、清明盛世的新時代,談論大國家風,從家風看國事,從家庭風氣說到世道人心,很有現實意義。

      家國意識,民心向背,風范禮儀,不是小事,關乎一個時代、一個社會的精神走向,甚至于社會進步的程度與高度。萬物皆有本,大如治國,小如持家;大如文明國粹之傳承,小如家風品行之涵養,都是源自有故。古語有言,高臺,起于土丘,巨大,必是細小構成;反之,千里之堤,潰于蟻穴,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。所以,作為偌大社會的小小細胞,家庭的風氣,家庭的教養,小則是家傳代繼,香火賡續,大則是國之興廢,民族盛衰之要。風與氣,字面意思是一種自然現象,流動而變化,一種無味、無色、無形的東西;然而,之于一個國家,一個社會,其風習,是德行,是教化,是傳統,更是立身固本的必需。要而言之,家庭的風氣,是社會進步的晴雨表,引申為一種引領和傳承,凝聚為一種精神的脈流和情感道德的教化,似不為過。

      風氣,之于社會家庭,可以說是一種精神的積淀和人生的修為。家風,傳承著精神,涵養著德行。優良的家風,是美德的積淀,是善良和誠信的傳承。儒家倡導的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,無論作何種解釋,但是家風德行的培養,修身立志是其基本內涵。中華傳統美德尊崇的是,做人德善為先,待人誠信為先,行事勤儉為先。這里,首先是做人,是修身,是誠實和信守。祖先老輩人,視家風、家教、家訓為立家行事之本,修身齊家治國,他們的人生理想寄予著點點滴滴的個人行為修養,身心言行的修為。不以善小而不為,不以惡小而為之。人的出生無法選擇,而后天修養,是成就德行修為的關鍵。無論王子貴胄,還是庶民百姓,在做人行事方面,從最為起始的家風德行上,開始了漫長的人生之旅。悠悠中華民族,泱泱史書典籍,記載著無數仁者賢達的家風家訓,但誠實和善良是有關家風美德的書籍中的主題?!懊夏溉w”“曾子殺豬教子”等故事,至今在諸多國學課本中收錄。作為系統性的家風、家訓的文字,有明末的《朱子家訓》,近世的曾國藩的家書,現代的有魯迅“關于我們怎樣做父親”的質詢,傅雷的家書,以及豐子愷的教子漫畫,這些至今為人們傳頌。注重人之初始的啟蒙教育,從家庭角度,述說家道風氣對于后代晚輩成長的重要,修身養性,立言立心,方成良才,可堪重任,于人生有用,于社會也有益。

      其實,現如今,人們對于家庭風氣的重視,不只是教育方面,或望子成龍的思想所致,也寄托著對當下傳統精神缺失,人文精神淡漠,社會價值體系失范的一種憂慮,特別是官場腐敗,個別“官二代”們不良,某些富豪大款的不堪等丑惡孳生,反腐高壓態勢下,不斷揭露的各種“老虎”“蒼蠅”的惡行,直接影響了人們對社會道德及官場人士品行的重視。所以,普通百姓反映強烈的是呼喚重視家庭風習的建立,呼喚傳統美德的回歸,呼吁深挖社會的腐敗毒瘤。這無疑是一種美好而善良的愿望。而從家風德行的培養建設的另一角度來看,我以為,不能忽視時下對于公職人員、政務人士基本的“家風”德行的教育和約束。當下時興的一個詞是頂層設計,家風德行,也要有這樣的規范和設計,也就是說,手握重權的官場人士們,自上而下身先士卒的修為,更為重要和迫切。不是說,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嗎,在這個家庭中,位高位權重者,擔負著引領社會精神,整肅社會風習,振綱紀、明紀律的責任。家庭的風氣,放大點說,就是大國家風,就是領導者們的自我形象,就是執政者的德、言、行、能,上面的自我形象的如何,浩然正氣的建立,至關重要,甚至于是最為主要。高位者如薄熙來、令計劃等腐敗分子的出現,影響極為惡劣,也表明從自身肌體建設的角度,檢討體制的漏洞,十分重要。

      風氣,不只是個體家庭的,風氣,影響最大的是社會層面,如同廣袤曠野中的風,其流動性、隨意性、穿透性,其振幅和流量,都是大于角落和邊角的?!疤斓刂畾?,溥暢而至,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?!保ā讹L賦》)當年,宋玉與楚王所議的“大王之風”,雖不可類比為其風有高下官民之分,卻可以認為,高臺大風的威力與影響是決然不可忽視的。那么,我們有理由說,大國家風,應當是一種清明之風、罡風正氣。從局部到全部,由上而下,其勢能和影響才能形成,或許眼界高遠一些,思考深厚一些,上下都有擔當,找尋到關鍵所在,才對得起這個火熱的時代,這個清明之世。(王必勝)


    亚洲不卡片一区二区三_亚洲一区潮喷欧美_亚洲欧美不卡视频_主页